中国金融书网
返回首页

客服系统

您的位置: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长江产发院研究报告选编(2025)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长江产发院研究报告选编(2025)
现价: ¥92.0
定       价: ¥92.0
好  评  率:

2171 人已阅读此图书,

99% 好评 ★ ★ ★ ★ ★

作       者:陈柳,张月友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购买此书的还购买了

   (2025资产评估考试)资产评估师考试考前冲刺

   在线购买

   【2025最新版】经济法基础全真模拟试题

   在线购买

   【2025最新版】初级会计实务全真模拟试题

   在线购买

发展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时间分布上要动态合理地配置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尤其要高度重视用智能化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具体策略上要积极推进针对现有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行动,尤其要注重“网联”行动;在治理结构上要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三类主体,尤其要聚焦上下游互动与市场化治理,以突破各种创新的瓶颈;在动力机制上要努力增强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引擎的动能,尤其要加大对内开放的力度;在要素结构上要充分展现知识、技术、人才三大要素的市场价值,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不仅要在理论上澄清一些认识误区,也要对现有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进行改革,如从注重产能扩张转向创新支持、从地方主导型转向中央主导型、从挑选“输家赢家”转向创造竞争环境、从补贴生产者转向补贴用户,以防止在实践中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等泡沫化现象与问题,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将在以智能化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条件下,不断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中国经济塑造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世界经济复苏与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底气所在。我们不仅要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精准的措施,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对过去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进行改革,通过产业政策转型防范在新一轮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技术支持电话:021-58361795
沪ICP备13035302号-1   公安备案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