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 从经济过程的效能角度考察, 技术进步的测度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是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过程在某个时点技术水平的测度; 第二方面是经济过程在某个时段技术进步速度或技术进步率的测度, 后者还包括技术进步率的因素分解和产出增长贡献率的测度。其中, 技术水平表现为有价值的产出与投入之比。马克思重视技术进步测度的研究, 他将技术进步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相结合, 通过动态分析获得了许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经济学中, 技术进步测度构成了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理论, 劳动生产率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变量。作为劳动生产力的量化指标, 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进步的水平和速度。劳动生产率指标含义丰富且直观, 在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 技术进步测度也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诸多理论模型和方法, 例如指数法、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不同,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以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 注重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线性规划等现代数学手段进行技术进步的定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主流经济学形成了以全要素生产率 (TFP) 理论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和方法体系。从应用角度考察, 纵观国内外关于技术进步测度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 价值基础和算法等缺陷使得TFP技术的稳健性和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因而难以合理刻画和解释国内外技术进步的实际, 但迄今为止, 西方主流经济学以TFP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体系依然在国内外研究中占据统治地位; 与之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技术进步测度方法和手段落后于现实需要, 亟须进一步开发。
本书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和方法研究意味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和劳动生产力理论为基础, 借鉴主流经济学技术进步测度所采用的先进方法和手段, 围绕劳动生产率构建和选择技术进步测度指标, 最终达到系统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和方法的目的。必须看到, 尽管价值论基础不同, 但技术进步测度研究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规律和研究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共同关注的对象。基于此, 本书计划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视野下, 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以及技术进步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 借鉴主流经济学研究技术进步测度方法的经验与手段, 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