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书网
返回首页

客服系统

您的位置: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
现价: ¥88.0
定       价: ¥88.0
好  评  率:

5972 人已阅读此图书,

94% 好评 ★ ★ ★ ★ ★

作       者:潘军 著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购买此书的还购买了

   基金基础知识与法律法规 2025

   在线购买

   股权投资基金 2025

   在线购买

   证券投资基金 2025

   在线购买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兴融合事物,在信息技术时代,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守正创新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数字思政、数据思政、网络思政、智能思政和智慧思政等概念的提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时代结合起来的有益尝试。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正是这种尝试的体现。在信息时代,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相融、共建、协同发展和协同实践呢?作者在该著作中指出,在过去的传统社会,公民道德选择是人们在遵循已掌握的天、地、人及自然之道的基础上,对即将作出的行为作出道德性质判断,即在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的二元对立统一结构中作出评定、筛选,进而作出符合主观需要与客观实际的具体行为。但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广泛融合应用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顺应信息革命而作出应有的面向现代化和走向现代化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学术者应有的基本品质与基础性实践力。


因为在这个数据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成为新的社会发展主题和助力进步发展的常用工具与要素,推动了时代的快速进步与深刻发展,同时也凸显出在人们作道德选择时,原有的思维范式、选择路径和方式方法的局限性。即仅关注道德与否,难以体现行为选择的道德价值大小和覆盖范围,难以体现道德选择性质的纯粹性、排他性和复杂性,难以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公民道德选择的新诉求、新愿望和新实践。而《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致力于公民研究“大数据道德素养”“大数据科技素养”之培育,这将有助于公民的道德选择能力提高。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从科技哲学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道德选择能力培养问题,这种研究在学术界还不多见。该著作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伦理学视角解读道德选择能力问题,从而为其立论提供思想性和权威性,又从实践的技术层面解决道德选择实践力的规程性、方法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道德选择能力的精准性与和谐性。这极大地拓展了公民道德选择能力的传统范式。作者认为公民的道德选择能力既要注重传统的知、情、意、信、行之主观能动性和“问题—知识—问题”思维范式的引领应用,又应当以智能机器助力的“问题—数据—问题”思维范式和“数据←→信息←→知识”赋能范式进行融合应用。通过多学科知识综合集成研究,使得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的信度、效度、精度和广度实现质的提升。


二是新概念的提出与阐释。“数智道德选择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专著中的一个重要学术关键词,作者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是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是道德选择能力数据化和智能化之趋向。作者认为数智道德选择能力是关于人的道德选择能力数据聚通用后的网状结构综合研究成果,是运用了智能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源←→信道←→信宿”之信息传递原理,并通过“数据←→信息←→知识”不断获得了公民道德选择能力的感受力、爆发力。这些新概念及其阐释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当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性。


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运用。诚如作者所言,《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专著,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来研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公民道德选择能力体系建设,形成了公民道德选择能力体系之本体论、方法论和工程论,以及形成了公民道德选择之预测能力、合作能力、抗变能力和智慧能力,实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和道德伦理学、智能科学等多学科方法来综合研究推动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及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不仅要建设经济和科技上的强国,还要建设包括道德文明的文化强国。《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研究》成果的推出就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一种可贵探索。



技术支持电话:021-58361795
沪ICP备13035302号-1   公安备案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营业执照